有人認為“3歲幼兒是成人的雛型”,從而主張重視3歲小孩的管教。重視幼兒教育工作本是件好事,但如果過于神經(jīng)質(zhì),或認為3歲才是幼兒最重要的時期,那就容易造成偏失了。3歲在孩童的成長過程中,當然具有一定的意義,但也不能將此時期抽離出來,作個案處理。因為,孩童發(fā)育的過程中,每一個階段都有其重要的課題,必須確實去解決。
與3歲幼兒交往的方法,也應該視其為成長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而加以考慮。
1.父親的情形
3歲幼兒的父親,也許會異口同聲發(fā)出這樣的感慨:“為什么我不像他母親那么討他喜歡?\\\"或許,3歲幼兒喜歡溫柔式的感情,而母親較接近這種理想類型,加上他們對嬰兒時代仍有一份留戀,所以才喜歡纏著母親不放。
如果父親也能以溫柔、親切的態(tài)度對待幼兒,相信也能像母親那么討他歡心。很多父親會把2歲幼兒當作嬰兒般溺愛,而把3歲幼兒視為大孩子對待,當他看到幼兒用積木蓋房子屢遭失敗時,就自告奮勇地說:“你這樣怎么行,讓我來吧!”完成之后又得意洋洋地說:“怎么樣,爸爸干得不錯吧!”這個舉動雖然建立起父親的形象,卻會剝奪了幼兒的成就感與滿足感,所以,這樣的父親可能受幼兒敬畏,卻得不到幼兒的好感。只要父親能尊重3歲幼兒敏銳的感情,相信就能獲得和母親同等的地位。
父親有時也得主動討幼兒以歡心,例如帶幼兒外出散步,當母親疲憊之時,取代母親為幼兒講故事,或帶他上床睡覺,陪他玩摔跤等激烈的運動,如此,父親就是個偉大的存在者。此外,當可怕的大狗接近時,或是要到醫(yī)生伯伯那兒打針時,父親的存在似乎比母親更能給幼兒安全感。所以,除了做溫柔的爸爸之外,父親還應該是個十足可依賴的人。
2.母親的情形
母親與3歲幼兒交往時,最重要的是必須制造有某種距離的關系。如果仍像2歲時那樣一刻不離地照顧著他,那么,孩子就無法步入社會生活之中,而3歲幼兒的社會性,幾乎會左右他日后的一生。
即使每天都有重復的事件困擾母親,也絕不能因而讓他遠離朋友,因為與朋友共同體驗團體生活是很重要的。
也要讓幼兒有獨處的時間,讓他能集中精神、思考、忍耐,并從中得到滿足。母親應該是在幼兒交游與獨處以外的時間,陪他說話、游戲的對象,但不能以此為優(yōu)先。
幼兒在和母親說話當中學習語言,從觀察母親的日常行為中,學習言行及社會禮儀等,所以母親應該在他的身邊做一個好的模范,3歲幼兒的母親有一個共同心聲,那就是不時感覺幼兒的一舉一動都酷似自己,而感到不可思議。正值發(fā)問時期的3歲幼兒,常常喜歡跟在媽媽的身后,不斷地問東問西,這時母親絕不能嫌他煩人,而要耐心地解除他的疑難。
3歲幼兒偶爾也會纏著母親撒嬌,你不妨陪他玩嬰兒時期的游戲,告訴他:“你小時候就是這樣。”偶爾讓他重溫這種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已屬于不可能的親呢游戲,可以幫助他領悟自己已經(jīng)長大了。
3.如果只想與爸爸或媽媽要好時
幼兒到了近3歲時,就開始介入父母親之間,努力想使爸爸或媽媽只跟自己要好。
“爸爸,你走開!不要跟媽媽說話!”
“爸爸,來陪我玩嘛!不要跟媽媽說話。”
突然聽到幼兒說這種話,父母一定嚇一跳,彼此對視,進而升起一股不安之感,但這是很正常的現(xiàn)象。因3~6歲的小孩,多少都會對爸爸或媽媽表示較強烈的愛意。
對3歲的小男孩而言,母親是他撒嬌、依賴的對象,他會以更甜蜜、更羅曼蒂克的心思向母親表示他的好感。對他來說,母親是世界上最好的存在者。
“媽媽,你也愛吃蛋包飯,跟我一樣!爸爸不喜歡,真奇怪!”
由于這種心理,使他對父親產(chǎn)生了排斥感,也會嫉妒,如果母親對父親較為親熱時,他就會發(fā)脾氣,甚至對父親抱有敵意。
3歲的小女孩作法就更為老成,她會跟父親撒嬌,為父親服務,想爭取父親的好感。
父親雖然發(fā)覺孩子的感情,但卻抱著不應承認這種事情的態(tài)度。
于是,父親大都以“不要吵我”逃避女孩的糾纏,認為3歲女兒的好意是煩人的。
但這不是很好的處理方式。在此,有兩件重要的事情值得注意。
第一、對異性幼兒的好意,父母親都應以父母的態(tài)度溫柔地接受,不能逃避,但也不能過于溺愛。幼兒會根據(jù)爸爸或媽媽來塑造他對異性的理想形像。這個形像據(jù)說會成為日后他觀看異性的尺度。
第二、應該向他說明:“在你出生之前,爸爸跟媽媽就非常要好地生活在一起了。你是爸爸跟媽媽的孩子,所以我們兩個人都很疼愛你。”雖然,孩子也許覺得悵然若失,但是雙親的愛,很快就填滿他的心靈。